春节过后,大学校园又进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各高校陆续开始为应届毕业生举行人才招聘会,即将迈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忙碌地奔走于一场场面试之间。第一份正式工作对于人生的整个事业走向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心仪的单位伸出橄榄枝固然可喜可贺,但此时更要擦亮眼睛,看清其开出的聘用条件是否包含社会保险,是否保障了自己的权益,让自己踏上社会的第一步走得更稳、更顺。
毕业生上社保成难题 中小私企是多发区
小企业压缩成本保利润 大学生牺牲社保保就业
记者通过对部分私营企业主和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走访调查,发现一些企业不给职工上社保有众多原因。
企业主在利润驱使下侵害员工的社保权益。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永恒目标,而我省私营企业大部分属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小、技术低、管理不规范,很多企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按照规定为员工缴纳的足额社会保险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能不缴则不缴,能少缴则少缴,让很多企业逃脱了应担负的责任。太原某旅游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公司人员流动大、不稳定,他们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积极性自然不高,而且有时候保险费缴了也是白缴,意义不大,所以肯定不情愿掏出大把的真金白银去做 "无用功".
很多毕业生反映,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买方市场"占主导,毕业生的就业主动权正在逐步丧失。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和强势的用工单位,毕业生择业时的发言权逐步压缩,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使他们不得不以放弃社保权益的方式进行妥协。
此外,刚走出校门,多数毕业生对相关规定了解有限,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缺乏依法维权的意识。工作3年却已几次跳槽的小郝刚步入社会时几乎称得上是个"法盲",已经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回头才发现和单位签的合同上并没有涉及社保福利等内容,小郝这才明白自己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被侵权"了。吃一堑,长一智,在后来几次更换工作的过程中,小郝都格外注意检查劳动合同上的社保条款。"同一届的很多同学都吃了这个亏,后来听说学校也吸取了教训,给我们的学弟学妹都做了毕业签约方面的培训,让大家做到未雨绸缪。"小郝说。
省社科院的专家称,在政府层面对于企业不上社保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力,每年例行的检查监管也是治标不治本。同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也有管理不完善、措施不得力等问题,从而导致这样一种怪现状,与国有企业很高的社保参保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私营企业的参保率极低。
加大检查处罚力度 增加就业岗位
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推进对《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的知识普及,由政府部门定期对企业主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并组织专人对私营企业员工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各高校应在每年的应届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入解读《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让大学生知晓自己在求职和工作中享有的权益,同时也明确自身的义务。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社会保险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定期排查企业的实际员工数量和缴纳的社会保险金数额,对缺缴漏缴社会保险金的企业进行严厉惩处,责令其为员工补足欠缴的保险金,并根据其行为的违法严重程度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之适应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真正成为为大学生利益保驾护航的保险法规。
鼓励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并建议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对吸收应届毕业生较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和奖励,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毕业生在择业时对用人单位侵权行为的妥协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有限的就业岗位和逐年增加的毕业生数量之间产生的矛盾,由政府部门倡导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扩大对毕业生的吸纳量,从开源的角度解决这一矛盾,相信可以使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更从容更慎重,使第一份工作真正成为他们事业的良好开端。